English

肖相如 中医博士常下乡

2000-07-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童怀 我有话说

又一个周末到了。肖相如像往常一样挎着简单的行囊,匆匆登上从北京西站南下的列车;4小时后车到河北邢台,又乘1小时汽车来到沙河。未事稍息,换上白大褂的他,已经出现在沙河市中医院肾病专科病房的患者面前了。周一上午,返回京城的肖相如甫下火车便从城西的西客站,直奔城东北四元桥附近的中医研究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开始了一周的教学、科研工作……

春去秋来,一晃眼已将届三年了,无论是酷暑难当的盛夏,还是雪锁莽原的严冬,中医博士肖相如总是信守着与革命老区太行山脚下的沙河人的“约会”,坚持利用双休日送医下乡。

常下乡,仁术见仁心

肖相如,出身湖北名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1987年师从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创始人时振声教授,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位肾病学博士和时氏学术的第一传人。读书、工作十几年,在博采先贤和前辈众长的基础上,肖相如一直在探索治疗尿毒症、肾病的新体系“整体功能代偿疗法”和“化毒疗法”。但多年来,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教授“伤寒论”的他常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偌大的京城难觅一方系统验证和完善他研究成果的临床研究基地。

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勃兴,在一个中医学术会议上,肖相如结识了沙河中医院院长张绍武。通过竞聘上岗的中医院长张绍武最缺的是人才,他诚邀肖博士到乡下来“帮帮忙”。于是,从这一年的11月起,中医博士肖相如便悄然加入了“三下乡”的行列。

在沙河中医院,肖相如建立了该院第一个特色专科:肾病专科。沙河中医院肾病科有个来自北京的博士大夫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围四里八乡的肾病患者都来了。如今,沙河中医院肾病专科的名声已远播中原之外,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记者随肖相如到沙河采访,可一到沙河,这位主角却匆匆把记者交给了中医院负责人,自己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来到肾病门诊室门口,记者心中的疑惑才有了答案——20来平方米的门诊室里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换上白大褂的肖相如正坐在案前望闻问切,聚精会神地诊治病人。张绍武院长感慨地说,肖博士每次到沙河都是这样,马不停蹄直奔病房,“他真是把时间看作了病人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肖相如和他的肾病专科先后诊治患者万余人,显效率达到60%以上,没有发生过一次医患纠纷。

1999年,沙河市中医院收入达到创纪录的600万元,肾病专科收入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医院盈利了,院长张绍武旧事重提,与肖相如谈报酬。肖相如说,现在还是实验阶段,等他的课题成熟了再说。将近3年了,他在医院除了报销每次往返的车票和在沙河10元一天的住宿费,再就是一部手机。记者注意到,在肾病专科门诊室的墙上写着他的出诊时间和他的手机号码。肖相如解释说:“这样无论我在北京还是在沙河,都能和求诊者及时取得联系,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可以节省医院和患者的大量费用开支。”去年秋天的一个周五,肖相如突患腹泻躺在医院里输液。心里正打算着第二天再下乡,手机响了,患者正等着他。他二话没说,拔掉针头,又匆匆踏上行程。

250多个双休日,他从未与患者“爽约”。

常下乡,输血又造血

与肖相如常聊下乡感受,他说基层医院不能满足农村患者诊治医病的基本需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基层医疗队伍业务水平急待提高,而高级医学技术人员到不了基层。毛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迫切的现实要求。“其实,很多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早、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病情恶化,加重了经济负担。”

今年春节期间,他因惦记患者郝书增的恢复情况,驱车几十公里送药到郝家,目睹郝家为治病弄得家徒四壁的凄凉,心里不由一紧:如果有更多的专家下乡治病,如果基层医疗队伍技术水平更高一些,使疾病的早期治疗解决在基层,不就能使许多家庭避免砸锅卖铁陷于长期的贫困吗?

下乡初期的体验,肖相如意识到医疗下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用自己的医术为广大农村患者诊病治疗,更重要是在于使基层的医疗单位掌握先进的医疗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沙河中医院,除了为患者治病外,他还为全院职工讲肾病学,讲“伤寒论”,通过举办讲座、示教和临床运用等,使大家逐步掌握肾病诊疗技术。他还举办过多期讲座,义务为600多名老区乡村医生讲授中医理论。建立肾病专科后,肖相如又收徒5人,传授他的肾病疗法。如今,平时他虽在京城,5个徒弟也能使肾病专科运转自如。徒弟称颂肖老师传艺“实打实”,院长张绍武满意“肖博士留下一支扎根的队伍”,肖相如则说“好大夫不仅会看病,还要有传人”。

事实上,下乡近3年,肖相如不仅把自己创立的治疗慢性肾衰和尿毒症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传给了沙河市中医院,还把自己用10年心血研制出的治疗肾病的特效中成药“益肾化毒排毒胶囊”配方,也传给了沙河市中医院。

对于自己的举动,肖相如有些轻描淡写:“医本仁术,没有仁爱之心何以成医。”——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

常下乡,开辟临床科研工作新途径

记者在沙河采访时,谈起肖相如对医院的帮助和扶持,张绍武院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肖相如却有他的看法:“其实这是一种医疗与科研的合作关系。‘三下乡’表面看像是一种单向的帮扶工作,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沙河就是我进行临床研究和实践的一个基地,实际上我们搞科研的也受益。”

在学院读书、研究时,他时常困惑:为什么到医院治疗肾衰的几乎都是晚期?下了乡,他恍然大悟:早期误诊,延误所致。下了乡,基层医院病人多、病种多,症状表现形态多,这在城里是很难接触到的。

上万个病例诊治案例,不仅为他的临床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他对更多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他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和“化毒疗法”有了大显身手和临床系统验证的机会和条件,为他进一步的研究准备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他得以不断探索各种肾病治疗途径的方法……“坐在研究室里空想,坐在门诊室里等病人上门,疑惑没答案,悬念不落地,哪天哪月才能有这样的条件让我进行临床研究和实践?”

从自己几年的下乡实践探索中,肖相如真切地感受到,“三下乡”对在大城市里的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我们这些中青年科研人员来讲,“上可知国内最新医学发展动态,下可察基层病人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双向信息资源,是一个开阔眼界思路、增加实践机会的新途径。

常下乡,探索基层医院发展新模式

对许多基层中医院面临着市场和文化的双重挑战而处于困难的境地,肖相如这位新一代中医学者时常有一种忧虑和焦灼:“如果医院‘脉虚’了,中医学术也就‘体弱’了,祖国宝贵传统医学就会陷入危机。”正是这种对振兴中医事业的使命感,促使他在从事科研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在沙河市中医院,肖相如有一个头衔:院长助理——院长张绍武解释说,这是为了便于肖博士能更直接地参与医院的改革与管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肖相如与张绍武意识到,基层中医院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办院思路和方向就要有一个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

作为医院的学术负责人,肖相如针对部分医生在临床用药时简单地根据西医病名套方而不会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现象,在医务人员中进行辨证论治的规范化训练,从证、理、法、方、药五个环节入手,强化中医学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建立了一整套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的规范,从而使中医院显示出真正姓“中”的优势与特色。而由他创立的肾病专科门诊,则更使医院形成了以肾病专科为龙头特色的医院。

与此同时,医院还先后购置CT机、血液透析机、新型X光机等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完善医院的功能,提高诊疗手段,并以不同方式引进了一批相关的高级医务人才,从而弥补了传统中医的不足。

正是这两个“最大限度”的发展思路,使医院逐步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全方位治疗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专科为主体的基层中医院发展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沙河市中医院由一个濒临关闭的基层中医院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肾病专科中医院,成为河北省基层医院改革的先进典型。

为了感谢肖相如对革命老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今年1月,沙河市所在的邢台市委、市政府授予肖相如“邢台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由于多年的奔波劳累,身近1.7米的肖相如体重还不到60公斤,刚过40已鬓见华发。但他似乎并不满足,这位已入党15年的青年学者有一个心愿:“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如果这种常下乡真正成为一种有计划的组织行为,我们农村的基层医院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快,‘三下乡’、‘常下乡’就能结出更丰硕的成果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